《中国城市群》出版发行30周年纪念座谈会顺利召开
3月18日,南京地湖所组织召开了由姚士谋研究员等编著的《中国城市群》出版发行30周年纪念座谈会,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50名专家学者齐聚研究所,畅谈《中国城市群》在全国发行前后的历史往事与中国城市群理论提出的重要学术价值。会议由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陈雯研究员主持。
首先,研究所副所长段学军研究员致欢迎辞。随后,城市群概念的原创者姚士谋研究员和姚士谋团队作了报告,讲述了1980年—1990年城市调查研究工作和城市群理论创新的过程,以及对当前我国城市群规划和建设所起到的指导作用。随后,南京理工大学朱英明教授、南京大学朱喜钢教授、东南大学吴晓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汤茂林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爽院长、山东师范大学王成新院长以及研究所佘之详研究员、沈道齐研究员、曹有挥研究员、陈江龙研究员、袁丰副研究员等作了精彩简短的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城市群是值得学术界继续研究和深入探索的重要学术议题,姚士谋研究员提出的城市群理论可以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如下借鉴和启发:
一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必要的手段、方法和基础。中国城市群的概念、发展规律和分类体系,是由姚士谋研究员团队在南京地区、苏锡常地区和厦漳泉地区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调查研究,基于对当时我国的城镇体系和小城镇发展的调查结果和系统分析,总结所获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在1986—1990年的六年中,我所厦门规划工作队比较深入地对厦门、漳州和泉州三个地级市和十多个县作了深入研究,对每个地市的地理环境、水土资源、城市发展条件、产业、交通、港口和旅游业都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台湾、港澳关系也作了战略区位的分析。
二是理论研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条件走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从上世纪80—90年代,研究所周立三院士进行国情分析的重大项目开始,就十分强调我国的国情条件对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的重要性,走一条中国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对城市群理论的提出有重要的启发、指导作用。特别是研究所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五十多年中,一贯重视地方的国情条件,对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乡问题、生态环境和城镇体系(包括小城镇)等专题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许多重要成果,为中青年科研人员钻研城市群问题给予了强力有效的支持帮助。
三是重大的科学创新不仅要有敢于探索的学科带头人,更要有一个团结、协作、勤奋的科研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姚士谋研究员进行城市群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前前后后参与调研、编写工作的达到30多人(包括先后出版四本专著)。他们和姚士谋研究员等科研前辈共同协作、同心合力、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本著作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科研态度,创新成果提出以后仍然需要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中国城市群》于1992、2001、2006、2016年先后四次正式出版发行,收到了全国同行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城市群理论也动态追踪国际前沿和实践经验,进行修正更新,学术和实践价值不断提高。
五是理论研究要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十一五”以来,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中国城市群》一书为我国城市群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中国城市群》由姚士谋研究员牵头编写,从1992年开始已经经历了四次正式出版发行,出版发行量超过1.2万册,其原创的城市群理论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城市理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姚士谋研究员是我国著名城市地理与城市群研究专家,曾担任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姚士谋研究员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委托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专著20部,多项成果获得中科院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被多所国内知名大学聘为特约研究员。
1992年、2001年、2006年和2016年版《中国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