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2017)中国水色理论及遥感暑期班顺利举行
2017年7月31日—8月10日,第一届(2017)中国水色理论及遥感暑期班,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功举行。该暑期班由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与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主办,中科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和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项目、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高层次人才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与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共同资助。
该暑期班旨在夯实中国水色遥感领域青年学生学者的理论基础,培养水光学与水色遥感科学研究后备力量。共有来自境内外40家单位的72人报名,经过组委会筛选,录取了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台湾中山大學、日本筑波大学等境内外25家单位的31名学员参加。
授课教师团队阵容强大,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研究员,国际水色遥感界领军学者李忠平博士、胡传民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遥感类顶级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主编)与汪萌华博士(美国大气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气候部门主任),以及国内13位活跃在水色遥感与应用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李忠平教授全程主持暑期班教学,潘德炉院士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前副主席/海洋碳循环研究领域杰出科学家、来自台湾中山大学的陈镇东教授致欢迎辞。课程由集中授课和集体讨论两个部分组成。授课内容包括水体基本光学参数与辐射传输理论及模型(李忠平、何贤强)、遥感大气校正与水质参数反演算法及产品(汪萌华、胡传民、陈楚群、马荣华、商少凌)、水色遥感产品的海洋与内陆水体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动力学应用(唐丹玲、陈晓玲、白雁、刘桂梅)、水色卫星数据的处理与模拟计算(杜克平)、生物—光学参数的现场测量方法(宋庆君)以及湖泊/呼伦湖水环境生态及变迁(刘松涛、薛滨、谷孝鸿)。
课堂授课与讨论之外,亦安排实践教学,全体师生于8月5日赴呼伦湖小河口水域,搭乘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贝尔号”渔政船,由宋庆君和李忠平教授现场指导水体表面光谱、水下光谱、透明度等光学参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采用仪器包括光谱仪、后向散射仪与吸收衰减仪。
授课之余,更组织公益活动,全体教师和学员捐款,给7户牧民送去了温暖;沿湖捡拾垃圾,改善湖岸景观的同时,也加强了环保意识宣传。
课程于8月10日结束,结业仪式上,教师们为每位学员颁发了印有全体授课教师印章的结业证书。同学们深情回望,普遍认为此次培训“老师、同学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做作业”最值得留念与回忆,“每天近8小时高强度授课”让同学们大呼过瘾,“邀请到如此多的专家教授授课”让大家受益匪浅,“访贫问苦”感动了许多人,“与专家教授们的亲密接触”让大家深切体会到教授们的情怀:培养下一代的殷切期盼、爱国热情与报国理想。呼伦湖的水色波光,伴随着全体师生,成就了一段充实的美好的夏日,激发了思想火花,收获了宝贵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