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与规划应用学术沙龙活动成功召开
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大数据分析与规划应用”学术沙龙活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陈雯研究员邀请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王德教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甄峰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杨俊宴教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朱玮副教授进行主旨报告,来自我室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王德教授以“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为题,基于2014年为期两周的上海市域移动数据,精彩阐释了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建成环境评价、城市空间流动性及其空间机制、特定场景与人群空间活动特征以及问题诊断、规划预测与实施评估四个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结构、土地混合利用、生活圈与通勤圈、职住平衡、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失衡等多方面应用,具体可得的“一套现状图”与“一套指标体系”,用于搭建规划监测平台,为规划管理编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
甄峰教授以“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总体规划探索”为题,系统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城市规划带来的挑战和转型机遇,认为“自上而下”应与“自下而上”的规划理念紧密结合,大数据的应用是静态规划转向全过程动态规划、物质空间规划转向社会经济综合规划、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的技术支撑。此外,甄教授还以手机信令、微博签到、微信热力、百度POI、wifi设备定位等大数据为例,比较了传统城市总体规划方法和基于大数据的编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总结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城市职住平衡优化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等理论研究框架。
杨俊宴教授以“大数据在城市规划应用的四个维度”为题,首先介绍了城市大数据的基础研究,从数据更新频率和数据样本比例构建了城市数据分类矩阵,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大数据研究经历了数据可视化的探索、单一数据源的深入分析和多源大数据的交叉研究三个阶段;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多源大数据的交叉研究,主要是城市空间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机构业态数据、耗电量数据等大数据的融合研究;最后,从自我兴趣角度介绍了城市大数据研究的四个前沿:城市大数据三维动态全息仿真平台,城市设计的全数字化平台,城市数字意向及城市能耗数字地图。
朱玮副教授以“从时空行为模式到偏好模式”为题,从总结人的个体时空行为模式研究出发探究时空行为偏好,分析了时空行为逻辑的类型和时空行为归纳的难点,及其时空行为模式研究目前进展情况;进而提出时空行为研究的问题,即突破就模式论模式的研究现状,用时空行为偏好来解释时空行为模式,探索能够预测时空行为模式的模型,更好的来把握时空行为模式;然后基于特定理论构想,利用时间效应模型分析偏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以青岛世园会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案例实证分析。
四份报告结合各自团队完成的大数据分析案例与应用实践的介绍,揭示了一条从人到地的研究路径,通过人的行为数据去反演背后的城市地理环境特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核心理念。报告会以其前沿性、技术方法先进性和数据视角的独特性,加深了广大科研人员对大数据分析的理解与认识,引起了参会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与会人员还分别就大数据分析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决定论、分析技术平台要求过高、数据自身缺陷以及数据垄断造成的“数字鸿沟”等问题以及大数据热潮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论与主讲嘉宾进行深入讨论。大数据应用,嘉宾有助于人文地理学者运用更加丰富、详细和实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从更全面、多尺度、精细化的视角研究各类社会现象与问题,也为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开端。未来城市大数据三维动态全息仿真平台、城市数字意向、多源大数据的交叉研究、规划大数据监测平台等,将是规划大数据领域亟待攻克的前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