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石羊河流域恢复政策验证


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和社会学意义已获得广泛关注,但流域恢复的科学基础尚不明确,同时由于流域内环境变化的异步性,全球已实施的恢复政策大多证明是不成功。国际上对确定流域恢复的长期目标以及如何定义成功的生态恢复等相关研究已有关注,但依然缺乏对现有恢复政策科学、事实的验证。近日,兰州大学李育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来验证流域生态恢复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石羊河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尽快遏制流域生态恶化态势,国家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于2007年制定和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如何科学验证恢复政策的有效性和恢复目标的正确性,对发展流域生态恢复科学,降低环境风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指导思想,李育教授研究组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来验证石羊河流域生态恢复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千年尺度上,选取石羊河流域8个全新世沉积剖面,综合流域剖面孢粉结果及现代花粉传播特征,通过定义一种全新的花粉-气候指数,定量得出~10000-~7000 cal a BP、~7000-~3500 cal a BP和~3500-~0 cal a BP三个时段流域植被带变化范围。现代时间尺度上,运用EOF方法定量分析了石羊河流域2000年-2014年夏季(6~8月)NDVI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该流域植被带变化模式在千年尺度和现代年际尺度呈现一致性,为验证该流域生态治理规划提供不同时间尺度的科学依据。

现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对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下游植被恢复和人居生存环境改善工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中游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虽然生态恢复措施已开始显现成效,但还需加大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总体而言,现有流域生态恢复政策满足流域长期生态恢复的需要,并取得了较为的喜人的前期成果,该项研究为流域恢复政策的制定和流域恢复长期目标的提出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流域恢复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0740

附件